8.29.2014

初探西藏(3) – 然烏湖

我們最喜歡的司機楊師傅說:
「這個湖的湖水太不怎麼樣了,
遠遠比不上後面行程那幾個有名的聖湖,
時間還早,考慮趕回波密住吧?」


的確,這天的然烏湖湖水既不綠、也不藍,
然而,幾天不斷攀山越嶺的奔波行旅,
難得有一個下午不必再趕路,早早抵目的地,
怎能不好好珍惜?
離開米堆冰川後,車子繼續往東行駛在318國道川藏線,
前一站的確玩累了,路況順利,紛紛睡倒。


似乎沒過多久,一個狹長的湖面開始出現在公路右側,
大家一一從睡夢中睜開眼,愣愣望著這個新朋友。
起初還不覺得它有什麼特別,直到抵達今晚可能的住宿點。
沒想到,旅店與湖水只相隔一條公路(國道318)。


往湖的方向望去,
水中央矗立著一幢藍頂木屋,背倚崗日嘠布雪山
一座樸拙的矮橋連結了木屋與岸邊。
看不到什麼遊客,沒有大巴,沒有小販,甚至連藏區最常見的經幡都不見,
散客的吉普車與騎行者的單車整齊停泊於馬路這一側的停車場,
我的好奇心被勾起 –
是什麼樣的好默契,大伙願意留給這個湖泊一個如此簡單而乾淨的環境?

我用堅定但安撫的語氣回答師傅:
「不趕路了,住下吧。你先休息,說不定晚點有需要開車去繞繞,不然就晚餐再見囉!」

親愛的師傅,幸好我作了留宿的決定。
否則我們如何能不急不徐的體會這個湖泊的好,
以及意外地與一個美麗小村莊邂逅呢?

於此同時,此行的首度高原反應也在不知不覺中襲來。
先進房間放行李,當身體往下彎的一剎那,頭部頓時感到脹痛。
它終於來了!也好,總要面對的!

然烏湖海拔高度3850米,位於西藏最東的昌都地區,是這次旅程的最東,
也是大伙頭一次明顯感受到因空氣稀薄而起的生理反應 – 程度不等的頭痛與氣喘。
四人同時迎接高反,又互相提醒 – 動作放慢點⋯更慢一點⋯。
不過既然選擇留下來,出門探險的心依然沒變。

第一站 – 湖上木屋。
原來這也是同一家旅店的客房,穿過橋,我們來到木屋另一頭的陽台,


店主人很貼心的靠牆擺放長凳,午後斜陽穿過木格柵,暖暖地灑落在身上與木地板上,
我們或倚著欄杆,或靠坐在長凳,靜靜凝望著這片與世無爭的山光水色。
風默默、湖水默默、雪山亦默默。

是誰輕悠悠冒出這句:「感覺是可以在這種地方過日子耶!」

另一人發現斜對面有一小丘,丘上立著一座藏傳佛教白塔,估計應在靠公路不遠處。
遂暫且離開小屋,回到公路往東漫步,
短短百公尺外即是鎮上最熱鬧,想必也是唯一的一條大街了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原來鎮名叫「平安」。

如同許多藏區沿公路發展的小鎮,這條馬路兩側同樣佈滿了川菜餐館和平價旅店,
只為服務過往旅人。
但它卻是我所碰過一個難得不見塵土飛揚的公路小鎮,屋舍整齊、街道乾淨,
過往商旅並不頻繁。


先是心想事成的找到郵局,時間早還沒打烊,便從包裡掏出在前站買好的明信片,
郵務員聽說要寄台灣,一面解釋這個站太小無法寄海外,
但又善體人意自動幫我們蓋郵戳,似乎完全了解我們這種旅人的慣例。

繼續以龜速往下走,各自調整深呼吸與步伐之間的韻律,
再怎麼慢,短短大街不一會也快到盡頭,印象中山丘的方向,是該右轉離開馬路了。

沒想到又是一個意外的驚喜等在前面。


只見藍天與雪山護衛著這個小小山丘,以及山腳下綿延到湖畔的平疇綠野,那是藏民賴以為生的青稞田地。


遠望山丘,近湖處即是那座先前看到的白塔,後頭還有一幢藍頂白身小屋。
正是這一帶的信仰中心呢,日夜照看護持著老百姓的莊稼與生活。

懷著發現美麗新世界的喜悅,卻仍謹記高反正蠢蠢欲動,千萬不允許有一絲激動,
我們小心翼翼踩在青稞田埂上,緩緩走向山丘。


起風了,斜坡上繃緊的經幡順著風勢高高展揚飄拂,噗噗作響。
我們得低著身軀邊抬起這些五彩小旗幟方能抵達山頂。


貼近白塔,才感受到它的高大。
這座白塔的基座為方形,白漆上間歇點綴著對比的紅、綠兩色;
塔剎與轉經筒則是耀眼尊貴的金。
跟著前面老婦身後繞行轉經筒一圈,為彼此祈福,保佑一路平安。
接著轉向白塔後的小屋,正思忖這純白的牆身在陽光照耀下煞是刺眼,
對照起黑暗的室內,猜不出裡面有什麼。


這時一位藏族大叔弓身入內,我亦尾隨其後,
原來裡面是一座鐘狀的法器,從天花板垂吊下來。


大叔似乎不懂漢語,但卻和善的望著我,招呼我入內。
他左手轉佛珠,右手揣著繩子拉搖著鐘擺。
猜他必定是白塔與佛鐘的守護人,每日按時上山操課。
儘管語言不通,但相互的微笑已溝通一切。
從他的面容裡,我看到一種平凡的幸福自在。
那種在我身處的世界裡不易找到的單純和滿足 。
似乎是在教導我 – 一臉滄桑又如何?不過是數十載的軀殼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載著輕微的高反在身上,是無法支撐太久的出遊。
向村莊告辭,回旅店的途中與三位剛結束農活準備返家的藏族婦女擦身而過。
是也愛美吧,其中兩位還用布巾把臉裹緊呢,
鋤頭輕鬆架在肩上,邊走邊說笑,讓我眼光不忍移開。
藏族是天生的色彩搭配專家,尤其是女子,愛用大塊的紫、紅,或是各種豔麗色彩,
大袍大裙隨便披上,卻非常有型大氣。
她們談笑風生、步履輕盈,對應著我們腳步沈重,走走停停,只能暗暗欽羨。

回到旅店休息片刻,雖然沒有太大食慾(這也是高反現象),仍勉強自己吃一點以維持體力。
入夜後,身體似乎沒那麼沈重了,便再度出門探訪夜幕下的然烏湖。

雲層雖厚,未見星斗,但我仍抱著希望等待一輪將圓之月出現在東方天際。
跟一旁架起專業三腳架與大砲相機的驢友大哥瞎聊,
才發現原來經驗豐富的旅人到了這兒也一樣會起高反。
當我們聊到究竟還有哪裡是秘境時,
大哥操著北方腔感慨又自嘲地說:「中國現在還有哪兒見不到觀光客呢?沒啦!」
再配上兩手一攤。



老天眷顧耐心等待的人。
月兒終於穿透雲層,凝視大地。
夜晚的然烏湖自有一種夢幻之美,
山壁的綠色消失,代之以全黑的基調,終年積雪的峰頂映襯著白月光;
屋內的燈光被打亮,投影在湖面上,波光粼粼,
若不是這座木屋與人工的燈光,眼前的世界將只剩下黑與白。
而始終不變的依舊是那份寧靜致遠。

當夜,心情滿溢,身體卻缺氧,輾轉不得好眠,直到東方破曉。


披上外套來到湖畔,清晨的然烏湖又展現另一種美。
晨光首先投向那恰恰好迎向它的山壁一角,渲染成耀眼奪目的金色。
隨著太陽逐步升起,山壁的明暗變化也不斷移動。

那湖面上下一個真實,一個幻影。
山水相接的那段,又是因什麼而激起一縷細細的水紋。

用過早餐,我感激的向這個美麗驛站告別,準備迎向下一段旅程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